
用精益的理念和方法挖掘出工作中的《金矿》,集团分子公司小伙伴从财务、产品开发等不同角度分享读书心得。
Part.01 分享人:王全杰 泰特尔新材料
《金矿》以小说形式讲述一家濒临破产的企业通过精益管理实现转亏为盈的故事。书中提出精益管理的三大核心:1、现场解决问题:通过实地观察发现浪费(如过量生产、等待、搬运等);2、质量内建于流程:避免事后检验,减少返工;3、持续改善:全员参与消除浪费,追求“零缺陷”。
它与我所从事的财务工作的结合点有:
1、成本控制:识别“八大浪费”。A、过量生产:财务需分析库存周转率,避免原材料积压占用资金;B、不必要的等待:统计设备闲置率,优化排产计划;C、质量缺陷:核算返工成本(如重检、废料处理),推动质量前置管理。案例:通过“红箱子”暴露缺陷,财务可联合质检部门建立缺陷成本台账,量化质量损失。
2、标准化与流程优化。1)5S管理:强调整理、整顿对效率的提升。财务可协助推动车间物料编码标准化,减少领料错误导致的账实差异。2)节拍时间:财务需参与测算生产周期与客户需求的匹配度,避免产能过剩或不足造成的成本波动。3)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A、价值流图(VSM):实际工作中可参考该书用VSM分析资金拥堵点。财务可绘制从原料采购到销售的现金流图谱,识别低效环节(如供应商付款周期过长)。B、看板系统:参考书中目视化管理,财务可协助设计车间成本看板,实时展示能耗、工时等关键指标。
结合财务实操应用案例有:
1、库存管理。该书中指出“库存是停滞的黄金”。我们可通过:A、ABC分类法:优先管控高价值原料(如贵金属催化剂),定期复盘呆滞料;B、准时制采购:与供应商协同,减少安全库存资金占用。
2、安全生产费用计提。关于书中提到专项储备的使用。我们需要:A、精准计提:按产量或风险等级分配安全费用;B、跟踪效用:分析安全投入与事故率下降的ROI(如某车间防护设备投入后维修费减少20%)。
3、业财融合。A、现场参与:财务人员应定期走访车间,了解工艺变动对成本的影响(如新配方导致的能耗变化)。B、员工赋能:参考书中“零投入改善”,鼓励一线员工提出降本建议(如某员工优化投料顺序节省工时),财务协助设计奖励机制。
反思与行动计划:
1、短期:梳理现有流程中的浪费点(如重复审批、手工对账),推动电子化标准化;
2、长期:建立精益财务指标体系(如单位产品现金流、质量成本占比),纳入绩效考核。
引用丰田大野耐一的话:“当你开始思考时,能力就可以无限提升。”作为财务人员,需跳出传统核算角色,用精益思维推动企业价值挖掘。
Part.02 分享人:何儒琴 祥邦科技
一、《金矿》中的人物关系与故事脉络
《金矿》的故事围绕佛顿工厂展开,核心人物包括厂长沃德、精益顾问艾米以及各级员工。沃德面临着工厂即将关闭的巨大压力,他急切地需要找到拯救工厂的方法。艾米作为精益管理专家,受邀来到佛顿,帮助沃德实施精益变革。
过程中,沃德与艾米密切合作,艾米凭借专业知识,为工厂制定精益管理方案,而沃德则负责在内部推动实施。他们与各级员工之间也产生了复杂而紧密的联系。
起初,员工们对精益管理理念并不理解,甚至存在抵触情绪,因为这意味着要改变以往熟悉的工作方式。然而,随着精益变革的逐步推进,员工们开始看到工厂的变化,以及自身工作环境和待遇的改善,逐渐接受并积极参与到精益管理中来。
例如,在实施 “红箱子运动” 时,管理团队起初只是围绕红箱子讨论不良品问题,却背对着工人,这引起了艾米的愤怒。因为工人每天与零部件打交道,对问题的了解更为深入,后来管理团队转变方式,让工人参与其中,大大提高了问题解决的效率。这种人物之间的互动和关系变化,构成了整个故事发展的脉络,也生动地展现了精益管理理念在企业中推行的过程。
二、精益管理理念概述
精益管理源于精益生产,其核心观点是消除一切没有价值的工作,即浪费。通过持续改善,让企业以最小的资源投入,包括人力、设备、资金、材料、时间和空间,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为顾客提供新产品和及时的服务,最终实现减少浪费、提高利润的目标。
精益管理所强调的浪费,不仅包含耗材的浪费,还涵盖生产有缺陷的产品或提供不满意的服务、多余的库存、过度加工、多余搬运、等候、多余的运动,以及提供顾客并不需要的服务和产品的过程等方面的浪费。努力消除这些浪费现象,是精益管理的最重要内容。
三、《金矿》对产品开发人员的启示
1、以客户为导向的产品开发思维
在《金矿》中,始终强调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对于产品开发人员来说,这意味着在整个产品开发过程中,要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将客户的需求作为产品开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能仅仅从技术或自身的想法出发进行产品设计,而要像书中企业关注客户对产品质量和交付时间的要求一样,关注客户对产品功能、性能、易用性等方面的需求。
例如,在开发一款软件产品时,不能只追求技术的先进性,而要思考客户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哪些功能,如何让软件操作更加便捷,以提升客户的使用体验。只有开发出真正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才能在市场上获得认可,为企业创造价值,避免因开发出不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而造成资源浪费。
2、消除产品开发过程中的浪费
1)避免过度设计:产品开发人员常常会陷入过度设计的陷阱,为产品添加过多不必要的功能。这类似于《金矿》中提到的过度加工的浪费。在实际开发中,开发人员应根据客户需求进行精准设计,避免为了展示技术实力或追求完美而添加客户并不需要的功能。
例如,在开发一款手机应用时,如果客户主要需求是便捷的信息查询和简单的社交互动,就不应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开发复杂且很少有人会使用的高级功能,以免浪费开发资源和时间。
2)减少等待时间:在产品开发流程中,不同环节之间可能会出现等待现象,如设计完成后等待开发资源,开发完成后等待测试等。这与书中所讲的等待浪费相似。产品开发团队应优化流程,合理安排资源,确保各个环节紧密衔接。
例如,可以采用敏捷开发方法,将项目分解为多个迭代周期,在每个周期内同时进行设计、开发和测试的部分工作,减少环节之间的等待时间,提高开发效率。
3)优化沟通与协作流程:产品开发涉及多个部门和人员,如产品经理、设计师、开发人员、测试人员等。如果沟通不畅或协作流程不合理,就会出现信息传递错误、重复工作等问题,这相当于书中的多余搬运和不必要的操作浪费。团队应建立高效的沟通机制,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工作流程。
例如,定期召开项目会议,使用项目管理工具实时共享进度和信息,避免因沟通问题导致的工作失误和重复劳动。
3、标准化与持续改进的产品开发流程
1)建立标准化开发流程:参照《金矿》中标准化操作的理念,产品开发团队应建立标准化的开发流程。明确从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到上线各个阶段的工作内容、方法和标准。这样可以避免不同项目或不同开发人员采用不同的开发方式,减少因开发流程不一致而导致的错误和风险。例如,制定统一的代码编写规范、设计文档模板等,使整个团队的工作更加规范和有序。
2)持续改进开发流程:产品开发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市场需求、技术等因素都在不断变化。因此,开发团队要像书中企业持续改进生产流程一样,持续改进产品开发流程。定期对项目进行回顾和总结,分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寻找改进的机会。例如,每次项目结束后,组织团队成员进行复盘,总结经验教训,对开发流程进行优化,以便在后续项目中提高开发效率和产品质量。
4、重视团队成员的作用与培养
在《金矿》里,强调了员工是企业的财富,工厂的一线员工被视为金矿中的黄金。在产品开发团队中,每个成员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产品开发人员应尊重团队中每一个成员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
例如,开发人员在技术实现方面有深入的了解,设计师在用户体验设计上有独特的见解,测试人员能发现产品中的潜在问题。团队成员之间应加强沟通与协作,共同解决产品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企业和团队领导者要注重对产品开发人员的培养,为他们提供学习和成长的机会,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和技术环境,就像书中企业培养精益管理者一样。
5、数据驱动的产品开发决策
书中通过大量的数据、公式和图表分析来支持企业的管理决策。对于产品开发人员来说,也应树立数据驱动的决策思维。在产品开发过程中,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如用户行为数据、市场反馈数据等,以数据为依据来评估产品的性能、用户满意度等,从而做出科学的决策。例如,通过分析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的行为数据,了解用户对不同功能的使用频率和时长,判断哪些功能受欢迎,哪些需要改进或优化,而不是仅凭主观判断来决定产品的改进方向。
四、总结与展望
《金矿》这本书通过生动的故事,为我们展示了精益管理理念在企业运营中的巨大作用,也为产品开发人员提供了丰富的启示。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产品开发人员应借鉴精益管理的思想,以客户为导向,消除开发过程中的浪费,建立标准化和持续改进的开发流程,重视团队成员的作用,运用数据驱动决策,从而开发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同时,随着市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产品开发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精益管理理念,将其更好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持续提升产品开发的质量和效率。
未来,希望更多的产品开发团队能够从精益管理中受益,在创造优秀产品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实现企业与客户的共同繁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