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工打小爱看科幻片,里面有很多飞起来的东西,长大后才知道它们的实现和新能源关系很大。出于对行业的看好,何工说一直想从事与此相关的工作,找其中自己能做的事,刚好胶膜就是。这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在参与塑造人类能源利用的未来图景。她表示,能把兴趣做成事业,是一件非常非常值得庆祝的事。
◎ 何工好!您来到祥邦已有7个年头,还记得进来后第一个任务是什么吗?
何:当时让我负责的是新原料和助剂的导入。这是我毕业后的第三份工作,三次都是跨界。记得刚来的时候,我连续在实验室待了四五个月,把所有的仪器原理,包括和测试相关的潜在风险全部学习了一遍,后面再开始着手产品开发。魏总会带我们去客户端做交流,这也是了解行业比较快的方法之一。做一个能让人“听得懂”的研发人员,是我对自己的要求。
◎ 投入新产品研发,遇到过哪些挑战?
何:工作上的挑战都还能接受,领导也比较支持,没有遇到过特别大的困难。印象最深的项目有两个,一是我们19年做的TPO产品。我手上大部分属于迭代工作,TPO是唯一一个从无到有开发成功的,蛮自豪。只是后来由于客户端业务一些变化,被搁置了;二是现在做的某产品,我是半路接手,比较欣慰的是出了成果,已经量产了。
对我挑战最大的,是23年从单纯的研发人员转到技术管理岗。之前,我会觉得任何项目给到我都是一次机会,只要自己能接得住,作为一名工程师,希望有更多的尝试。真正到管理岗,带团队以后,才逐渐意识到有必要去进行一些筛选,对项目要有一定的把控。从把自己管理好变成把团队管理好,角色和思维的转变,是我未来需要持续提升的。
◎ 给年轻的研发工程师一些建议的话,最想分享什么?
何:尽量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刚毕业的时候,领导对我说,要想在一个行业里有所建树,至少要先踏踏实实干三年。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浮躁和选择都太多了,还是要清楚自己未来想干什么。不是所有人都要以赚钱为目标,一定要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人生短短几十年,如果都奉献在一个只是认为能赚钱的东西上,我觉得是很遗憾的。有一天能把自己的兴趣做成事业,是非常非常值得庆祝的一件事。
◎ 参加训练营,觉得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呢?
何:来之前我和一期学员聊过,觉得课程设置蛮好的,入营后,真的有那种Suprise的感觉!触动非常非常大!每次上课我都很认真!
最大的收获一是成本目标模式,这和我现在的需求很有关联。当天老师讲完后,我问了很多问题,回去就把它贴在电脑下面,时刻提醒,一定要把这个意识贯穿始终。二是系统化。我看过的书不算少,管理类像德鲁克、杰克·韦尔奇、0到1、大象如何跳舞等等。但只是看书没办法很有感触,这次老师们帮我把原先自己看的内容一下子串起来,变成一个网络。从看一个是一个,不知道怎么用,到现在有了系统性,知道它们在图上的位置。比如宏观分析用PEST,竞争对手分析用波特五力,内部分析用SWOT。这些工具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但什么时候用哪个最高效,怎么用,是一门学问。
回来我带着自己的团队用它们作为思维导图框架,再根据我们提出的目标和问题做OGSM,连起来,我觉得很有用。
◎ 对未来的期待?
何:我依然非常看好光伏行业,穿越不断迭代期,肯定会有一个颠覆性的技术出现,结合人工智能一起造就那个令人向往的未来。